
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沁水黑山羊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标志使用规定等要求。本规范文本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后即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
1、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沁水黑山羊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沁水县畜牧兽医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拟划定沁水黑山羊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山西省沁水县的中村镇、土沃乡、张村乡、龙港镇、樊村河乡、郑庄镇、苏庄乡、端氏镇、加丰镇、郑村镇、胡底乡、固县乡、柿庄镇、十里乡14个乡镇,涉及249个行政村。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太行、太岳和中条三大山之间,黄河支流沁河中游。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11°55′--112°47′,北纬 35°24′—36°04′之间。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龄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县、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宁俊山与浮山县、安泽县、长子县毗邻。全县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676.6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现存栏沁水黑山羊18万只,年生产总量30余万只。
2、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1)土壤地貌情况
沁水县地势西北高,东西低,四周群山环绕,西部大山更为险峻,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峰为西南边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境内山多林密,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丘陵平川相间,中条山主峰就在沁水县境内,该区已被列为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主要关隘口县东境内界胡底乡老马岭口和县西境界龙港镇的东坞岭口,均为本县交通要道,主要河流为沁河由北而南贯穿全县,河水流量较大,年径流量17.8亿立方米。沁河上游植被覆盖度大,河流含沙量平均每立方米6.95公斤,为山西省8大河流中含沙量极少的河流,沁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为全县主要农作物区,天然草地、宜林区遍布全县境内。
(2)水文情况
沁水县水资源总量高达9.8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00立方米,是山西省人均水平的4.3倍,是山西的富水区,沁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水量的年份分配,汛期7--10月份约占全年水量的62%,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实测最大年来水量19.68亿立方米,最小年来水量3.34亿立方米相差5.9倍。境内张峰水库位于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西北1.5公里处的沁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90平方公里,库容5.05以立方米。草地、森林含储了丰富的水源,为调节气候,保护水土,保护植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沁水黑山羊提供了充足和优质的饮用水,可以说沁水黑山羊是喝着矿泉水长大的。
(3)气候情况
沁水县西高东底,气候因地形复杂,差异显著。沁水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天风多雨少,夏季潮湿多雨,西部凉爽,东部温和,年气温平均在10.3℃左右,1月零下4.8℃,7月23℃,年平均日照时数2629.9小时,年积温,≥14℃有效积温3412.6℃。年均降水量643.7毫米,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无霜期173天,日照充足,空气优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气候带,是发展养羊业的理想区域。沁水黑山羊保护范围内没有地面大型工矿污染企业,为沁水黑山羊提供了优质空气,使沁水黑山羊羊肉具备了味道鲜美、膻味极小的特质。
(4)草地资源状况
沁水县天然草地面积174万亩,主要分布于中山、低中山、丘陵及梁峁地段,森林之边缘地区,其中300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地8大片26块,面积163万亩,占草地面积的94%,四边草地10.9万亩,占草地面积的6%。按照光、热、水等因素作用于草场所构成的植物群落状况,全县天然草地可分为山地草甸类草地和暖性草丛类草地两大类型。山地草甸类0.49万亩,分布于下川舜王坪,属亚高山苔草组,为苔草+中生禾草型。暖性草丛类草地162.9万亩,分布于全县境内的各个角落,占全县草地面积的99.7%,属低山丘陵白羊草组,根据种群的不同组合,可分为白羊草+苔草型、白羊草+黄背型、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型、白羊草+蒿类型、白羊草+百里香型、白羊草+荆条型5个型。2012年草地资源监测天然草地亩产鲜草642.6公斤,年产鲜草11.2亿公斤,载畜量可达60余万个羊单位。此外保护区内有丰富的人工草地牧草资源,如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籽粒、红豆草等;还有可供山羊食用的灌木,如针枫、石榆、黄花条、刺槐、黄刺槐、狼牙刺、白草、百里香、鼠曲草、蓝蓬花。此外,还有地榆、野党参、黄芩、胡麻等野生药材。丰富的牧草和灌木资源为沁水黑山羊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饲草来源,再加上大量的野生药材,成就了沁水黑山羊的独特风味。
3、生产技术要求
(1)放牧管理要点春季放牧先放枯草坡或喂一些干草,然后再放青草坡,要防止羊跑青和臌气,早上天冷,不能让羊吃露水草,否则易引起拉稀;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中午炎热时应让羊群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同时要多给羊群饮水和补盐;秋季是羊群抓膘配种季节,要将羊放饱、放好;冬季注意防寒、保暖、保膘、保羔。
(2)舍饲技术舍饲应配有专用的羊舍和运动场,并设有饲槽和水槽。饲养要注意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根据不同羊只,确定喂量,既能吃饱,又不浪费。饲草、饲料、饮水要清洁,不喂霉变草料,冬天最好饮用温水,保持羊舍清洁、干燥,做到冬暖夏凉,粪便要经常打扫。要搞好春秋两次防疫和经常性的驱虫。平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消毒工作,羊粪要堆积发酵处理后使用,同时增加羊只运动,保持羊体卫生。
(3)种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要保持中上等膘情,性欲旺盛。饲料要求营养价值高,有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等,且易消化,适口性好。要单圈饲养,单独组群放牧、运动和补饲,不要和母羊混群。
母羊配种前要做好抓膘复壮,瘦弱母羊要适当增加营养。青、粗饲料自由采食,精料每天每只补饲0.2公斤左右。孕期应加强管理,防拥挤、跳沟、惊群、滑倒,日常活动要慢、稳,不喂霉变饲料和冰冻饲料,以防流产。妊娠后期由于胎儿发育快,应增加精料喂量。产前10天左右应多喂一些多汁饲料,哺乳期应加强营养,以保证奶水充足。
(4)羔羊的管理初生羔羊要尽量早吃、多吃初乳,吃的越早,吃得越多,增重越快,体制越强,发病少,成活率高。从10日龄后开始给草,20天开始训练吃料,以促使羔羊正常发育,对于不做种用的公羔羊可用结扎法或手术法进行去势。
(5)育成羊的管理半放牧半舍饲是培育青年羊最理想的饲养方式,断奶后至8月龄,每日在吃足优质干草的基础上,补喂含可消化粗蛋白15%的精料0.2公斤,如果草质优良也可以少给精料。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
沁水黑山羊体躯中等,头部大小适中,眼大微凸,鼻梁凹陷,耳小,向左右平伸,公母羊多具有粗大的“八”字型角,也有少数羊无角。背腰宽广肥圆,四肢粗壮,蹄坚实。被毛修长光亮,多为褐色,外层毛粗硬而长,有光泽。成年公羊体重50公斤左右,体高58.5厘米左右,体长63.9厘米左右,胸围76.3厘米左右,管围8.9厘米左右。成年母羊体重35公斤左右,体高53.1厘米左右,体长59.9厘米左右,胸围69.6厘米左右,管围6.8厘米左右。
黑山羊屠宰率平均为35%,产仔率120%,外层毛12个月毛长度可达20厘米以上,平均每年可剪毛7.5两。内层毛年抓绒公羊可达5两以上,母羊可达3两以上。性成熟1岁左右、体成熟1.5岁左右,产肉性好,蛋白质高脂肪少,味香而美。每活重2.2-2.5公斤即可产净肉1公斤。
(2)内在品质指标
内在品质:沁水黑山羊肌纤维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15种氨基酸含量齐全,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为丰富,被誉为人间“肉食珍品”。沁水黑山羊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5-19.8g/100g,不饱和脂肪酸39.5-45.4 g/100g,磷100-359 g/100g,钾298-452 g/100g,钠59.2-71.6 g/100g,铁1.21-1.96 g/100g。
(3)安全要求
饮用水符合《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投入品符合《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标准规定,肉羊饲养管理符合《NY5151-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和《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标准规定。羊肉符合《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羊肉》标准规定。
5、标识使用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沁水黑山羊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沁水黑山羊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沁水黑山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2046号 2013年12月30日。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