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福安芙蓉李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标志使用规定等要求。本规范文本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后即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
1地域范围
福安芙蓉李地域保护范围为福安市行政区域内潭头、城阳、社口、上白石等主产区乡镇的12个行政村(东经119°38′41″至119°44′17″,北纬27°10′15″至27°14′50″,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8.5公里)。保护区位于北部主产区潭头镇富罗坂、东昆、潭头、坑源等8个行政村,以及城阳乡的湖塘坂、东口村,社口镇的沙溪村,上白石镇的财洪村,总面积78.2平方公里,域内芙蓉李种植面积近8千亩,年产1.1万吨鲜果。
2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⑴土壤地貌情况: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三面环山,南面临海。武陵溪和交溪流域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交接处,受三大山脉影响,区域小气候特殊。南部流域由于武陵溪、交溪及其支流的长期侵蚀堆积作用,形成河谷冲积平原,为沙壤土,特别疏松、肥沃、透气,适宜福安芙蓉李根系生长。流域环境良好,周边无矿业、工业,空气质量优良。
⑵水文情况:潭头是武陵溪、交溪汇集地,流域面积为318平方公里,境内流域32.5公里,年平均流量38.7米3/秒,水质天然洁净、富含矿物质,引水灌溉农田1.87万亩。
⑶气候情况:流域内年平均气温13.6℃~19.8℃,年均降水量1554毫米。稳定通过≥10 ℃的活动积温4000~6150℃。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受三大山脉影响,福安北部山区暖湿气流减弱,雨量减少,湿度偏小,造成高温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系列相关特殊气象。有利福安芙蓉李的糖、色、香等特征性品质的形成。
3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
选择武陵溪、交溪流域,土层深度在1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排水性好,pH5.5-6.5的地段建园。
(2)品种选择与要求
选择福安芙蓉李,该品种是在长期风土适应过程中选育的优良品种,鲜果具有果大、肉厚、质硬、果粉多、宜鲜食和加工的特性。品种和苗木标准按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2-94《芙蓉李综合标准――芙蓉李嫁接苗》”
(3)生产控制及收获
①育苗
选择产自福安苦桃作砧木,对流域环境更为适应,可结最佳品质果实。
②及时灌水
尤其芙蓉李果实在成熟前后正值夏季高温季节需水量多,必须及时引交溪、武陵溪水灌溉。
③注重保护
树干刷白、冬季清园,使用杀虫灯。
④芙蓉李收获及鲜食加工
鲜食的随熟随采,轻拿轻放。商品果要轻装轻卸,即时冷藏。加工李干宜8成熟采收。加工蜜饯宜7成熟采摘。
(参见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5)-94 《芙蓉李综合标准》)
(4)生产记录要求
①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包括特殊气象、物候期、果园位置、育苗、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存、运输、销售等系列活动的内容;
②建立由村为单位的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清单,并建栽培档案;
③基地的各项记录至少保存3年,并有专门的档案橱(柜、室);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法规等文件资料。
4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
(1)产品品质特色
福安芙蓉李果皮色泽鲜红,蜡粉厚,果大质脆,肉厚核小,可食率80%以上,单果重50-90g(一级、二级),果肉深红色,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14%,总糖7-10%,可滴定酸(g/kg)≤8。
(2)质量安全规定
①质量安全卫生要求应符合中国农业良好规范(GAP)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5)-94《芙蓉李综合标准》规定要求。
②标识:产品包装物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和商标、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果实净重、采收日期、包装日期、产地或企业名称、检验人员和标准编号。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5标志使用规定
福安市经济作物站是福安芙蓉李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福安市经济作物站’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采用福安芙蓉李产品名称和福安芙蓉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2105号 2014年05月22日。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