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蒲菜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淮安蒲菜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3537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地理标志商标 | 11953707/11953708/11953709/11953710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AGI01388 | ||
原产地域 | 淮安市淮安区现辖行政区域。 |
||
品质特征 | 叶片扁平,披针形,深绿色,叶鞘圆柱形,外表淡绿色。产品洁白柔嫩,营养丰富。白露后停止分株,立冬以后地上部分茎叶枯黄,地下部分越冬。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淮安蒲菜11953708、11953710(新鲜蒲菜,31类)、淮安蒲菜11953707、11953709(蒲菜(加工过的熟蔬菜),29类)。 |
淮安区建县始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淮安区原为淮安市,隶属淮阴,2001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更名为楚州区,2012年2月23日更名为淮安区。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周礼》上即有“蒲菹”的记载。蒲菜中以古城淮安(今淮安区)西南隅“天妃宫”所产之蒲菜为最肥美,菜体洁白如玉,食之肥嫩清香,素有“天下第一笋”的美誉。淮安区淮城、流均、环白马湖地区的南闸、林集、范集等乡镇的所有行80个行政村范围内均有种植淮安蒲菜食用部分为幼嫩叶鞘包裹而成的假茎。假茎乳白色,圆润饱满,长度不低于35㎝,基部直径不小于1.5㎝。生食鲜嫩多汁,清香微甜,无涩味。熟食爽嫩柔软,无渣。
淮安蒲菜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