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余四粒红花生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基本信息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 | 扶余四粒红花生 | 信息汇总编号 | SINOGI00671 |
---|---|---|---|
注册登记保护情况 | 地理标志商标 | 7572005 | |
地理标志产品 | 2007年第28号 | ||
原产地域 | 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陶赖昭镇、五家站镇、弓棚子镇、增盛镇、三井子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站乡、社里乡、永平乡、更新乡、徐家店乡、肖家乡等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
品质特征 | 串珠形;果壳坚实,荚果果喙短小、果腰不明显,白色或浅黄色,略带暗青,均匀一致;花生仁粒形多见三角形、圆柱型;籽粒圆润饱满;果皮光滑;单粒较小,种皮呈红色、棕红色或深红色,颜色均匀;有光泽;子叶呈白色或乳白色,口感油而不腻,脆而不硬,润而不粘,香味纯正,余味持久。 |
||
成熟/上市时间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
||
地标特产星级 | |||
地标特产类型 | GI | ||
备注 |
通过考证,1941年前后,扶余县弓棚子镇榆树村一韩姓农民从山东老家带回来一个花生农家品种,该品种果皮淡红,入口干硬,略带苦涩。由于当时当地没有种过花生,他当宝贝一样在自家园中种了一些。当年收获的成熟度不太好,他选出相对好一点儿的留作种子,翌年再种,余下的逢年过节用来招待亲朋食用。大家觉得新奇,有很多人拿点儿花生果当种子回家自己种植,就这样逐渐扩大了影响。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种花生籽仁的果皮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好。在1965年前后就有人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大面积种植,到1975年,全县有大林子、更新、拉林、三井子、新站等乡(镇)种植,面积达到3000hm²,并形成了自有品牌。扶余四粒红花生真正起步是在1976年三中全会后,在当时扶余县农业局孙永泉副局长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该花生品种在扶余大地广泛种植,成为全省花生种植第一县。1980年发展到1万公1990年又增加到3万公顷,2000年前后发展到了6万公顷。但因该花生品种对土质条件要求较特殊,在扶余县其他地区不适宜种植。现在每年都有5000人以上到黑龙江、内蒙等地进行域外开发。不过这个系列品种到外地引种2年后就逐渐退化,品质变劣。现在该品种在山东省早已绝迹,目前扶余县是该品种唯一种源地。
扶余四粒红花生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企业名录
序号 | 企业 | 信息平台开启 |
---|
地理标志特产大全 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共享平台
版权所有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地理标志特产保护与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46号 电脑端